跳到主要內容
youtube

簡介文章 / 2011 / 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效能之相關研究

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效能之相關研究

 

王金樑

國立北港高級農工職業學校  校長

 

摘要

 

導師是班級的靈魂人物,導師在班級中的輔導管教類型、經營策略對整個班級有莫大的影響。近年來,教育部順應世界教育改革潮流而調整政策,實施教育鬆綁、權力下放,讓學校教師擁有更多專業自主權,各學校為因應學校組織與課程變革,調整學校組織文化,特別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積極辦理有關班級經營、創新教學、課程設計、多元評量等專業成長研習,受到此波新課程的洗禮,教師在課程設計、教學與評量上均講求創新,教師在教學上或有新的啟發,但在班級經營效能上是否有所提昇?相當值得探究,因此,本研究將以實徵性探討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關係,並與過去學者所做的研究作一比較分析,了解其差異情形及原因,再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以供參考,進而增強教師班級經營效能,以發揮教育效果。

 

關鍵字: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班級經營效能

 

 

 

 

 

 

 

 

 

 

 

 

 

 

第一章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在此小型社會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隨著社會的急遽變遷,校園受到外界污染,學生學業成就日漸低落、行為偏差日益嚴重,已引起教育學者的關切。以美國而言,美國的中小學教師,任職三年內竟有百分之二十至四十離職他就,主要原因是學生難於管教(Harford , 1998)。根據美國教育家榮譽協會(Phi Delta Kappa),每年以大眾對教育的態度為主題,從事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管教問題,是大眾認為學校最應努力處理的問題之一,而老師們花在管教學生的時間,高達所有教學間的百分之三十(邱連煌,民91;Henley, 1997;Rose & Gallup, 1999)。世界各國為提昇教育品質,也開始重視基層教師的班級經營,1970年代以後,「班級經營」興起一般研究熱潮;國內則到1990年代,才陸續出現班級經營相關的研究(張秀敏,民85)。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舞台,在此舞台中,班級又是師生關係最密切的團體,許多研究顯示,導師是引導此一團體走向成長與成熟的關鍵力量(鍾啟泉,民84;Borich, 1993;Breadkamp & Copple, 1997)。在校園裡,教師的領導風格直接影響班級經營所採取的策略,進而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效與良好行為的養成(林文健,民91)。導師是班級經營的靈魂,班級經營成果影響學校教育成效,好的班級經營能減少學生紀律問題,並使學生得到人際上與學術上的成功(Matus , 2001),中學階段之青春期學生,常會以抵抗管理來維護他們的獨立自主權,在第一年如果沒有好好推展有效的班級經營,後繼的問題將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良好的班級常規管理,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級氣氛(施慧敏,民83),而良好的班級氣氛能得到更好的學業成就、自我概念、學習方式等(陳茜茹,民84;Boyle, 1994;Zelen, 1994)。班級導師管理方式,往往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與班級氣氛(莊燿隆,民88)。

Cangelosi和Doyle認為,教師是否能靈活地運用各種班級經營的策略,贏得學生的合作是班級改變或創造的關鍵因素(引自陳奎熹、王淑俐、單文經、黃德祥,民85)。國內外不少學者均指出,教師若能設計良好的班級經營策略,將有助於班級運作,提高效率(郭明德,民88;陳木金,民86;Emmer, 1995;Mercer & Mercer, 1993;Polloway & Patton, 1993),可見教師要維持良好的教室秩序,必須建立一套合理的班級管理方式,來處理例行教室的事件(張德銳,民85)。有建全的班級管理方式,才能維持良好的教室秩序,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提供有效的學習場所。因此,教育改革工程的根本之道,在於教師能有良好的班級經營策略。所以了解導師在班級經營策略的內涵與現況,是本研究動機之一。

再者,多位學者指出教師班級經營能力乃教師效能的重要指標與教師專業的基本要求。Levin & Nolan(1996)指出,有效班級經營的教師,將享受教學的樂趣,並有較大的信心可以影響學生的成就。導師是班級經營的靈魂人物,如何在繁雜的班級事務、緊湊的教學工作中,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班級型態,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教學理念,帶領班級學習並凝聚共識,營造積極進取、團結合作、溫馨和諧的班級氣氛,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根據陳木金(民88a)的研究指出,教學工作要能勝任愉快,教師須具備良好的教室領導技巧、良好的班級經營策略、良好的教師教學效能。因此,釐清班級經營效能的內涵,以指引教師班級經營行動的方向,是當要之務,了解目前高職導師班級經營效能的內涵與班級經營效能現況,是本研究動機之二。

此外,有研究指出,班級經營策略與學生學習成就、積極班級氣氛可能有相關存在(Brophy & Good, 1986;Woolfolk, Rosoff & Hoy, 1990)。教師所採用的班級經營策略,如何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班級氣氛,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一個班級的發展,除了要有經營策略之外,亦應講求較佳的經營成效,教師班級經營效能的表現,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效能愈高,成就愈好(張以儒,民90)。教師班級經營愈優異,其班級經營成效愈好(郭明德,民88)。但國內有關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之相關實證研究不多。

從有關班級經營策略之文獻探討中發現,教師背景變項,可能是影響教師班級經營及班級經營效能的因素之一。吳明芳(民90)指出,教師的婚姻、年齡、服務年資影響其班級經營策略。陳木金(民86)則發現,已婚教師在班級經營效能上高於未婚教師。楊士賢(民86)也發現不同性別、婚姻狀況的老師在班級經營效能上有顯著差異。有關的研究結果發現並沒有一致性的定論。鑑於此,本研究想一步了解導師背景變項在班級經營策略、班級經營效能影響的差異情形,因此了解導師背景變項與班級經營策略、班級經營效能的關係,乃本研究動機之三。

綜合言之,導師是班級的靈魂人物,導師在班級中的輔導管教類型、經營策略對整個班級有莫大的影響。近年來,教育部順應世界教育改革潮流而調整政策,實施教育鬆綁、權力下放,讓學校教師擁有更多專業自主權,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帶給基層教師甚大的衝擊,各學校為因應學校組織與課程變革,調整學校組織文化,特別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積極辦理有關班級經營、創新教學、課程設計、多元評量等專業成長研習,受到此波新課程的洗禮,教師在課程設計、教學與評量上均講求創新,教師在教學上或有新的啟發,但在班級經營效能上是否有提昇?相當值得探究,因此,本研究將以實徵性探討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關係,並與過去學者所做的研究作一比較分析,了解其差異情形及原因,再根據研究發現提出建議以供參考,進而增強教師班級經營效能,以發揮教育效果,亦為本研究之動機。

 

 

第二章 班級經營的意義、內涵與功能

 

壹、班級經營的意義

班級乃由「師」與「生」所組成,透過師生交互影響實施教學,以達成教育目標。「班級經營」(classroom management)乃是以教師為主要主導角色,為教師運用各種理念與策略,領導學生學習,達成教學目標的歷程。在班級內,教師必須妥善經營班級中的人、事、時、地、物,以促進師生間的交互作用,進而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單文經,民87)。

「classroom management」譯為班級經營的說法為近十幾年才興起的概念,在民國60至70年代普遍稱為「教室管理」,至民國80年左右,則以「班級經營」的理念為代表(陳聰文,民86)。茲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將班級經營之意義分析如下:

一、國外學者:

Emmer(1987)指出班級經營的目的在鼓勵學生積極專心參與班級活動,因此班級經營的內容包含教室環境的安排、建立與維持班級常規、處理學生偏差行為、使學生專心學習以達成教室目標等教師的行為與活動。Jones & Jones(1990)則認為班級經營是教師了解學生個體發展知識,教導降低學生不良行為,激發學習動機,以增進學生學習效果及預防班級經營問題的方法。Larrivee(1992)認為班級經營就是教師提供學習環境,協助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指導學生自治與適應能力,以擴展學生的認知與行為表現(吳福源,民88)。Edwards(1993)指出班級經營就是教師在教室中運用安排教室環境、建立與維持班規、偏差行為的處理、督導學生學習、增強賞罰作用、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等班級經營技能。

二、國內學者:

朱文雄(民81)認為,班級管理是教師管理教學情境,掌握並指導學生行為,控制教學過程,以達成教學目標的技能或藝術。王文科(民83)指出教室管理與班級經營意義相同,教室管理意指教師為使教學活動能夠順利進行,進而達成有效教學目標,而對學生學習行為、環境佈置及秩序維持等所做的處理方法或技術。黃德祥(民83)認為班級經營是教師或教學者在班級情境中,利用各種相關資源,以有效的策略,對學生實施適當的處置,藉以激發學生有效學習,達成教育目標。吳清山等(民85)指出班級經營是教師或師生遵循一定準則,適當且有效地處理班級中各項人、事、物等的業務,以發揮教學效果,達成教育目標的歷程。

綜合上述專家學者的看法,班級經營是教師為使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遵循教學原理與策略,對班級各項事物加以控制處理,藉以激發學生合作、參與班級活動,達成教學目標。故而本研究將班級經營綜合歸納分為下列幾項意涵:
(一) 班級常規管理
班級常規的管理著在透過班規的訂立,及班級幹部的訓練來發展學生自身管理能力,如班會等活動,藉以建立學生良好行為,並能幫助教師處理且輔導學生的問題行為,使班級秩序良好,以利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吳清山,民80;朱文雄,民81;張秀敏,民85;劉榮裕,民84;Jones & Jones, 1990)。
(二) 教學活動

級任教師的基本工作為教學,因此班級經營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即為教學管理,而教師在課程與教學層面的工作,包括:課程設計、教材選擇、安排課表、運用激勵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及潛在課程、安排教學進度等,以達成提昇學生學習動機的目的 (吳清山,民79;張秀敏,民85; Jones & Jones, 1990)。
(三)建立師生關係
教師和學生皆為班級中的主角,師生關係的好壞攸關學習興趣,也影響教師本身的工作情緒,因而良好的教師應注重師生關係的建立,如認識學生,給予生活照顧,且教師應善用教師期望,以開放、溫暖的態度來面對學生,以提昇學生快樂學習的意願(劉榮裕,民84;Jones & Jones, 1990)。
(四)營造學習環境
教室是教師生學生每天生活與學習的場所,因而教室環境的安排變得十分重要,而班級環境的營造包括:教學環境的佈置、座位安排等。教師應安排教室中的物理環境及教室心理環境(張秀敏,民85;Jones & Jones, 1990);因此教師應時學對自己的教學環境作檢視,以促進良好班級環境的營造。
(五)建立師生關係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彼此合作,相互支持的,因而級任教師的工作也包括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繫,藉以使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形,所以教師的工作常包含舉辦各種聯誼活動,來增進親師關係,家長和教師建立合作的關係,有助於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了解(劉榮裕,民84;Jones & Jones, 1990)。
(六)營造班級氣氛
班級氣氛的營造是班級經營中重要的一環,教師應注重營造班級溫馨的氣氛,藉由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關懷學生,公平對待班上每一份子,並凝聚班上學生的共識,激勵同儕的互動及合作,並建立班級團隊精神及歸屬感(張秀敏,民85;Jones & Jones, 1990)。
綜觀國內外學者專家的論述,有二點値得注意:

(一)班級經營的重點是導師的班級經營策略,因此經營策略的良窳,很可能是影響班級經營效能的關鍵所在。

(二)班級經營的對象是學生,因此,師生雙向互動或是學生需求的滿足,亦是班級經營中値得注意的議題。

基於此,本研究將上述論述,納入研究思考體系,以充實研究之內涵。

 

貳、班級經營的內涵

依據蒐集的文獻得知,對於班級經營的內涵,各家說法不一,名稱互異,然而從內容觀之,還是有許多重疊之處,就如同前述班級經營的定義一般,而本研究也試圖從眾多的說法中,來探討班級經營的內涵。

Froyen(1988)在《Classroom management:Empowering teacher-leaders》一書中,將班級經營內涵分為以下三項:

(一)內容管理:包括教學多樣化、有效教學重心、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有效激勵學生學業活動、學生的主動參與。

(二)行為管理:包括訂定規範學生的班級規則、營造良好班級學習氣氛。

(三)環境管理:包括教師注重師生間和諧、尊重、負責的關係,建立良好教室學習環境。

 

郭明德(民88)綜合Jones & Jones(1990)及Smith 與 Laslett(1993)的研究發現班級經營的內容包括:

(一)了解學生心理需求,減少衝突來源。

(二)建立正面的師生與同儕關係,營建良性的師生互動。

(三)有效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四)訂定有效的班級經營規則,發展學生正向行為。

(五)實施獎懲措施,導正學生偏差行為。

(六)強化班級組織,訂定學生行為公約。

(七)發展全校性紀律訓練計畫。

(八)教師策略的執行。

(九)教師感受與壓力。

(十)協助同事面對問題。

 

吳清山等(民85)在「班級經營」一書中,班級經營內容分為以下六項:

(一)行政經營:廣義言之涵盖班級教務、訓導、總務、輔導等工作,如認識學生、座次安排、生活照顧、班會活動、班規訂定等日常班務經營,以及校令轉達、各項競賽、學生問題處理等特定事務處理。

(二)教學經營:包括設計教學活動、選擇教學內容、應用教學方法、指導學生作業、評量教學效果。

(三)自治活動:自治活動以班會為基礎單位。指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成立自治組織從事自我管理的活動。主要為在導師指導下處理各班自治活動,選擇並設置股長。

(四)常規輔導:主要包括生活教育輔導與問題行為處理。

(五)班級環境:主要以班級物質環境和教室的佈置為主。如教室的通風、整潔、光線、課桌椅擺設、公佈欄設計、作品展示、榮譽榜…等。

(六)班級氣氛:主要包括師生關係與學習、教師教導方式與班級氣氛、學生同儕團體的人際關係。

郭明德(民88)的研究指出班級經營主要內容有:

(一)行政經營層面:指目標設定、計畫執行、儲訓班級幹部、級務處理及導護工作。

(二)教學經營層面:包括課程設計、選擇教材、教法使用、作業指導及潛在課程。

(三)常規管理層面:指班級公約的訂定、常規的指導與輔導及學生行為問題的處理。

(四)學習環境經營層面:指教室佈置、座位安排、班級圖書及走廊綠化美化。

(五)人際關係經營層面:包括班級人際溝通及營建和諧的班級氣氛。

(六)親師溝通經營層面:包括家庭聯絡簿、電話連絡、面談、家長參觀教學日及班級家長會的經營。

綜合上述,筆者以為大致可以將班級經營內涵分為行政經營層面、教學經營層面、生活教育經營層面,社會化經營層面與親師溝通經營層面等。茲將其重點歸納如下:

(一)行政經營層面:包括建立學生的個人資料表冊與建檔、班級行事曆及配合學校行政措施。

(二)教學經營層面:包括教學方式、教學與教材內容、活動方式與作業指導及評量。

(三)生活教育經營層面:包括物理與心理環境規劃與佈置、教室空間的安排、學生生活常規的建立與指導、學生問題行為的處理、獎勵與懲罰、訂定班級自治生活公約及建立良好的班級氣氛。

(四)社會化經營層面:指營造教師或師生之間良性的互動、建立正向的師生關係、指導學生與人相處之道及協助學生了解正常社會化生活。

(五)親師溝通經營層面:包括親職教育、社區家長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班級內外人際關係之營造及整合社區資源。

參、班級經營的功能

金樹人(民83)指出班級經營可以透過良好的常規管理而達成以下功能:

(一)增進學習興趣。

(二)協助學生社會化。

(三)培養民主自治精神。

(四)滿足心理需求。

(五)增加學習樂趣。

高強華(民84)則認為良好的班級經營可以凝聚團體的共識,提高班級士氣,激發學習動機與興趣,並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李園會(民85)指出班級經營具有以下的功能:

(一)提供班級經營的方針。

(二)提示班級經營的重點。

(三)正確掌握班級實況與變化。

(四)可以預防缺失,提供良好的建議。

(五)可以了解缺失與改進的方法。

(六)具有評鑑的功能。

(七)可以應用所得經驗做為改進之參考

從以上國內學者的看法觀之,筆者以為班級經營的功能性大致可以歸納成敎育性功能、社會化功能、民主化功能、合作性功能、評鑑性功能等,今分別說明如下:

(一)教育性功能:包含良好的班級經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並使其身心與人格正常發展,以達成教育目標。

(二)社會化功能:良好的班級經營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習慣與自治自律的素養,促進良性的教師或師生的人際互動,協助學生社會化。

(三)民主化功能:班級經營的目的在培養學生守法重紀的精神、啟發其民主自治的觀念,以便未來能成為社會的良好公民。

(四)合作性功能:班級經營的功能在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提高班級士氣,凝聚團體的共識,培養學生合作的團隊精神。

(五)評鑑性功能:良好的班級經營可以導正學生觀念,預防學生不當行為的發生,並且可以所得的經驗與資料,作為不斷回饋與改進的依據。

 

 

 

 

 

第三章  班級經營策略

 

本章旨在探討有效班級經營者的行為特徵、有效班級經營策略之類型之各層面,以作為本研究設計與發展研究量表之依據。

 

壹、有效班級經營者的行為特徵

Kounin(1970)的研究中發現經營良好與經營不佳的班級,其教師處理教學活動的技巧不同,而其結論為:有效班級經營的教師,具備一些共同的行為特徵,包含下列所述:

一、善於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有效能的班級經營,是師生共同營造班級氣氛,教師能激勵學生合作,使教室充滿支持性的氣氛,班級經營效能高的教師,會以溫和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並激勵班上學生以合作取代競爭,提高班級中的團隊精神及歸屬感,讓學生樂於學習。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良好的班級經營,教師應多關心學生的生理及心理需求。一有效能的教師為仁慈、有耐心、親切的,對於處事有彈性,願意主動了解學生並給予激勵,獲得學生的愛戴。Kouuin(1970)的研究指出,良好的班級經營應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三、帶領學生共同參與班級事務的討論:

良好班級經營的教師,能始終維持全班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可和學生共同訂立班級規範、掌握學生學習心態,維持全班學生參與活動,並充分利用班會時和學生討論。

四、能有效維持良好的教室秩序:

良好的班級經營者應建立並維持班級常規,發展獎懲原則,並訓練班級自治幹部,以防止學生的不良行為。有效能的班級經營教師能使學生了解其掌握教室內一切狀況,並能有同時間內處理不同的事。

五、能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良好班級經營的教師能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班級經營有效能的教師會和學生共同進行教室佈置,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其對教室空間及課桌椅的安排能妥善的規劃,以便教學活動順暢進行,並注意教室的美化及整潔,給予學生一舒適的學習環境。

六、良好的教學技巧及準備:

教學是教師們教學日常的工作之一,良好的教師應能使用多元教學技能,有效控制教學時間,並有系統的呈現教材,以利學生學習。因此,班級經營和教學是關係密切的,良好的班級經營的教師會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善用各種教具,以多樣的教材呈現方式來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來提昇教學及學習的品質。

七、能和家長維持良好關係:

良好的班級經營應能爭取家長參與班級活動,教師應常和家長聯絡,善用家長的人力資源。良好的班級經營,有賴家長的參與配合,故教師應多和家長聯絡,主動告知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以維持良好的親師關係。

 

貳、有效班級經營策略之類型

Emmer(1995)則認為教師有效班級經營策略為:

(一)學期初,健全班級組織。

(二)輔導學生適當行為。

(三)處理偏差行為。

(四)預防學生不良行為發生。

(五)妥善規劃與準備,使整體教學活動順暢進行。

Rancifer(1995)的研究指出教師為了預防學生的偏差行為,可以遵循下列班級經營策略(吳福源,民88):

(一)建立良好班級氣氛:包含良性的師生互動、好的紀律、團體參與感及成功的學習經驗。

(二)敎師做好教學計畫與教學行為:包含

  1. 開學前對教學科目的了解、設計作業、建立學生基本資料與班規。
  2. 開學第一天師生的自我介紹、教學內容說明、教學作業與班規的討論與訂定。
  3. 整學年班規的執行、獎懲運用、有效的教學、偏差行為的處理及人際關係的營造。

(三)預防偏差行為:包含教學生動有趣、教學專業化、班規訂定與執行、了解與尊重學生、良性的教師期望。

(四)追蹤輔導:應用適當方法處理學生違規行為(如隔離、寫悔過書)。

Dunton(1998)認為有效的班級經營策略必須做到以下四點:

(一)建立良好的班級組織。

(二)訂定課程規則。

(三)開始課程,使用好的會話題材,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四)給予學生適度的期望,關心學生的學習成效。

國內相關研究如:單文經(民83)認為有效班級經營策略有:

(一)時空環境的經營策略:包括增加學科學習時間、提高作業品質、課桌椅安排原則(如通道流暢、視線清楚等)、教室佈置、注意教室通風、噪音、光線、溫度等問題。

(二)學習環境的經營策略:包含激發學生成就感、建立學生資源共享觀念、實現班級學習目標、幫助學生自我更新。

(三)多元文化的經營策略:包括教師自我進修、對學生合理的期望、多元課程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民主式的領導。

(四)班級活動的經營策略:包含教學過程的掌控、學生活動的管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五)班級常規的經營策略:包括班級常規的教導、先簡後繁、實施、把握時機、學生參與、融入教學、持續進行,以及班級常規的維繫、監控學生的行為、全班一致性的執行、處理偏差行為等。

(六)綜合的班級經營策略:包含積極肯定、溝通協調、導正目標、動靜得宜、賞罰分明、問題處理。

陳木金(民86)的研究將班級經營策略提出:安排教室環境策略、建立和諧溝通策略、監督學生活動策略、建立教室規則策略、善用獎懲增強策略、處理不良行為策略等六項評鑑指標,以得分愈高,代表其班級經營策略愈佳。郭明德(民88)則將班級經營策略界定為:積極級務處理策略、優異的教學經營策略、佈置教室環境策略、建立與維持教室常規的策略、處理不當行為的策略、滿足學生的需求策略、創造正向的師生關係策略等七項評鑑指標,亦以得分愈高,代表其班級經營策略愈佳。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每位學者對班級經營策略研究的層面略有差異,筆者擔任導師及輔導工作多年,筆者以為,有效班級經營策略可以定義為:「在班級活動過程中,師生彼此互動時,導師所採取的輔導管教方式包含魅力關懷、溝通協調、領導管教、權變獎賞、生活輔導等策略,適當而有效地處理班級中的人、事、物等事務,使其發揮教學效能,並進而達成班級教學目標之歷程」。

茲將本研究所定義之班級經營策略分項說明如下:

(一)魅力關懷:導師運用魅力,提出令人振奮的言語與願景,使學生在樂觀的情境中,產生強烈學習動機與向心力。包含班級氣氛營造與人際關係輔導。諸如引導學生尊重他人、團隊合作爭取班級榮譽、與家長聯繫共同研商輔導策略並取得家長信任、鼓勵學生表達意見、和學生共同討論並解決問題等。

(二)溝通協調:包含班級事務處理以及與學生溝通並接納學生意見兩項重點策略。主要內容為導師針對班上學習需求,與學生共同擬訂班級日常事務處理計畫與訂定班規、規畫班級行事曆、訓練班級幹部、配合學校行政事項、適應學生之個別差異、擬定學生的學習輔導策略、訓練各科小老師或幹部協助導師幫助其他同學正常學習、與科任教師及家長間的互動,藉由溝通協調,以求共同協助學生學習及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環境與學習氣氛等。

(三)領導管教:運用領導權與管理策略來提升班級效能,包含班級常規之訓練以協助學生正常社會化,同時要改正或矯治學生的不良偏差行為。導師應與學生共同訂定確實可行之班規,並教導學生如何實踐班規,以維持整個班級運作的順暢,發展學生的正向行為。在班級常規的管理方法尚須指導學生的自治活動,從事自我管理的活動(吳清山,民88);同時還包括不良或偏差行為的處理,善用輔導管教技巧,使學生改正不良行為,進行良好的班級活動。Gartrell(2001)也指出,導師應改善會讓學生痛苦的處罰方式,並運用輔導技巧去經營班級,才能建立一個令人鼓舞的學習環境。

(四)權變獎賞:係指導師與學生達成協議,使學生清楚地知道,若達成期望目標或學習目標時,將可以得到怎樣的獎勵,當學生達成導師所交付的任務時,導師即履行承諾,實質給予酬賞或公開表揚。本研究所指的權變獎賞是導師以平等互惠的原則,善用獎賞策略,知覺學生需求並針對需求給予承諾與實質獎賞,以鼓勵學生達到規定標準的行為,而當學生表現未達標準時則即予指導、糾正。

(五)生活輔導:包含學生常規輔導與班級環境規劃兩項重點。例如運用增強原理改善學生行為、處理學生偏差行為的態度堅定且一致、給予犯錯學生申訴機會並落實追蹤輔導學生行為、師生共同佈置及美化班級環境、應用方便使用原則規劃教室環境、於教室內隨時提供不同的學習資源、提升學生學習品質、及做好安全生活之宣導措施等策略。

 

 

 

 

 

 

 

第四章  班級經營效能及相關研究

 

本章旨在探討高職導師班級經營效能及其相關研究,以便進一步了解高職導師班級經營效能。

本章內容包含:班級經營效能之意義、有效班級經營的特徵、班級經營效能的評量規準、班級經營效能研究指標等。

壹、班級經營效能之意義

「效能」(efficacy)為團體的經營成果,達成組織目標的程度(French,1994)。「效率」(efficiency),是一種比率,為投入與產出兩者之比率,亦即運用最少的時間、能量、或物質,巧妙的管理運用資源和技術(楊士賢,民86)。由此可知,效能與效率不同,效能重視運用資源達成目標的程度,而效率則是強調運用組織資源的有效性,兩者不同。

李德高等人研究指出,教師的班級經營效能是影響教學目標達成與否的重要因素(李德高,民77;葉興華,民83;盧台華,民74;魏麗敏,民79)。因此,我們可以了解班級經營效能是學校效能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哪些項目才足以反映班級經營效能?則是本研究關切之問題。

效能之涵義:依國內吳清基(民78)認為效能與效率所強調的重點不同,效率是指運用組織內的各種人力、物力、財力、環境等資源,重視資源投入與產出的比率,比較強調滿足個人的需求;而效能則是重視實際產出與期望產出之間差距的比較,強調組織資源運用後所達成組織目標的程度。楊士賢(民86)指出班級經營效能的意義是指:班級在教師教學品質、學生學習效果、班級常規表現、班級氣氛營造、教室環境經營、親師溝通等層面的經營具有良好的成效,並進而達成班級經營所預定的目標。郭明德(民88)認為班級經營成效是指級任教師在班級努力的成果,包涵學生學業成就和班級氣氛兩種。

根據Fuller, Wood, Rapoport & Dornbusch(1982)對「效能」的定義是:個體透過個人的努力所能獲得之結果的預期。Woolfolk & Hoy(1990,p.81)指出效能是個人特質和特定的情境之下的反應,有些效能的基本概念是屬於政治科學的範疇,有些則是心理學的概念。

根據班級經營的研究指出:班級經營具有範圍廣泛而且具有複雜性,所以為了建立客觀的班級經營評鑑指標,本研究將以班級經營的內容基礎,再結合學者的相關研究,來建立班級經營指標,本研究歸納班級經營效能具有下列之特質:

(一)     班級經營效能是一種能力

班級經營效能高低是代表教師的專業能力能否發揮的關鍵,班級經營效能愈高則代表教師的專業能力愈強。所以在整個班級經營的情境中,教師必須足夠的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才能使班級經營效能發揮到最高點。

(二)     班級經營效能具有多面向性

班級經營內容繁多且具複雜性,因此教師在進行班級經營時,必須考量有關班級經營的效能高低的評鑑,必須從許多面向去加以考量,才能使學生樂於學習、教師樂於教學,以提昇班級經營效能。

(三)     班級經營效能具有複雜性

班級情境頗為複雜,教師必須兼顧許多層面的問題。所以,效能的高低不能僅以班級學生的成績做為評鑑的標準,而必須考慮其他的因素,如:師生關係、班級常規、班級環境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所以在這個複雜的小型社會體系之下,教師必須具備專業能力,才能處理班級相關事務。

(四)     班級經營是教育成效的彰顯

教育的成敗攸關國家社會的興衰勝亡,所以班級經營效能的高低與學校教育的成敗有關,更與國家教育政策的走向息息相關。所以針對班級經營效能的成敗,學校教師或行政人員皆應負起責任,為教育擔起責任,而師資培育單位更必須把班級經營的課程列入必須,使教師人人具備應有的專業能力。

 

貳、有效班級經營的特徵

Kounin(1970)在《Discipline and group management in classrooms》一書中指出,有效的班級經營具有以下特徵:(1)掌握全局及同時處理的能力:指教師能清楚學生在教室的任何地點、任何時間所做的事,且在處理事件能力上,能一次處理兩件學生事件。其中,Kounin發現有同時處理能力的教師,掌握全局的效果更佳;(2)轉換活動流暢:指教師教學活動間的轉換能銜接流暢,使學生行為不受影響,有助於教師的教室控管;(3)能夠集中學生團體注意力:教師運用各種技巧,鼓勵學生參與教室活動,以專注學生的注意力;(4)能夠編擬可行的活動計畫:主要有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的設計計畫。

Emmer,Evertson & Anderson(1980)研究發現,有效能的班級管理有以下五項特徵:(1)能有效管理及處理學生行為;(2)能充分掌握教學活動目標,設計良好的教學活動與時間,且注重學生的個別教學;(3)能重視學生感受、提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與教材,滿足學生心理需求;(4)妥善規劃教室環境,促進學生學習效果;(5)教師擁有獨特特質,表現關愛、熱誠、積極傾聽,並與學生溝通。

吳天元、張以儒(民91)指出,有效的班級經營教學,教師應具有以下特徵:(1)教師能充分掌握教室時間與空間,控制全局,並同時處理各項問題;(2)教師能有效地運用領導技巧,集中學生注意力,加強學生學習活動;(3)教師能維持良好的班級氣氛、積極傾聽並注重師生的互動關係,進而建立優質的學習環境,達成有效教學;(4)教師教學多樣化且活動技巧轉換順暢,以順利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吳清山(民85a)指出,有效能班級經營的特徵包括:學生違規行為少;師生互動關係好;同學相處爭端少;班級環境品質優;班級時間管理佳;班務處理效率高;學生學習表現好。

而國內學者對班級經營效能看法如下:單文經(民84)認為班級經營有效率的教師與班級經營沒有效率的教師,有下列不同之處:

(一)     有效率的班級經營者

  1. 會把規則與程序加以統整為一套可資運用的制度,並仔細的教導給學生。這些規則與程序具體明確,且能確實發生作用。
  2. 每項規則與程序都向學生仔細解說,使班上有明確的班級常規,用以約束學生行為。
  3. 會花費相當多的時間,讓學生熟悉與演練這些規則程序及信號系統。
  4. 為了避免學生所獲得的資訊超載,所以在一開始只介紹急需的程序與規則,然後再逐步介紹其他程序與規則。
  5. 都能預知可能發生的不當行為,或是學生的行為問題,且有處理這些狀況的行事準備和程序。
  6. 在開學的前幾週,上課時繼續不斷的提醒學生這些規則和程序。
  7. 會嚴密的監看班級的各項活動及學生的一舉一動,且會適時制止不適當的行為。

(二)     沒有效率的班級經營者

  1. 無法預知這些規則與程序的必要性。
  2. 所制定的是比較模糊且執行也無法貫徹的規則。
  3. 既不會把規則與程序向學生解釋清楚,也不會嚴密監督規定執行的情形。
  4. 似乎被一些雜務絆住,對班上所發生的不當行為和學生問題束手無策。
  5. 常在第一天上學無故離開教室,讓學生無所事事,孳生一些管教問題,徒從增日後班級經營的困擾。

綜合上述學者的研究,筆者認為有效班級經營的特徵應包涵:1、具有掌控全局及同時處理的能力。2、教師以積極的作法支持學生好的行為。3、能接納與尊重學生,營造班級氣氛。4、彈性運用各種班級經營技巧,促進教學效果。5、運用不同輔導方法使學生遷善改過。6、建立班規並營造良好師生關係。身為導師必須時時與學生作最緊密的接觸,讓學生能從教師的教學活動中習得應有的知識與技能,更能使學生在良好的班級氣氛中學習與人互動的技巧,對於學生的需求及教學工作的準備,都必須妥善而完整的規劃,如此才能提升班級經營效能。

 

參、班級經營效能的評量及研究指標

對於教師班級經營之評量,學者多有不同的參照標準,茲將其內容敘述如下:

Kounin(1970)曾對班級經營進行系統的研究,它評定高效能與低效能的班級經營者之規準為:

(一)    班級活動流暢性:係指教師進行班級教學時,被其他事件所中斷頻率的多寡。有效能的班級經營者能將中斷降至最低,甚至不會發生中斷事件。

(二)    學生活動參與度:係指學生是否熱烈且專注的參與班級活動。

從上述規準中可知,Kounin著重教師班級經營的專業能力與學生的表現兩方面,掌握教師與學生在班級經營中核心角色的地位。

Emmer, Evertson & Anderson(1980)在學期開始對教師進行廣泛的班級觀察研究,獲得有效能的班級經營評量指標為:

(一)    行為管理:係指教師能否提供多樣化的獎賞、給予良好行為的標記、使用眼神來傳遞訊息、清楚的說明教師期望、提醒學生不專心的行為等。

(二)    偏差行為的處理:係指教師能否迅述有效的阻止、提供適當的批評與建議、掌握懲罰原則,必要時採用有效的隔離。

(三)    教學管理:係指教師能否清楚的說明教學目標、使用多樣化的教材、有效的使用教具支援教學、清楚的講解與提問等。

(四)    滿足學生需求:係指教學設計能否滿足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學業成就能否達到期望的水準、對作業的要求標準是否合理。

(五)    教師個人特質:係指教師能否具備良好的傾聽技巧及穩定的情緒。

(六)    學生投入工作率:係指學生能否投入所有的活動、專注內容及終止分心的行為。

分析上述規準,其內容包括:教師人格特質、常規管理、教師經營及學生學習效果。

陳雅莉(民83)對班級經營進行實證的研究,其評量指標為:

(一)     整潔比賽成績:以各班一學年的整潔比賽成績為評鑑標準。

(二)     秩序比賽成績:以各班一學年的秩序比賽成績為評鑑標準。

(三)     學業成就:以一學期主要科目(國語、數學、社會及自然)三次月考的總平均為評鑑標準。

(四)     班級氣氛:包括滿意、團結、同儕關係及衝突四個向度。

 

張秀敏(民87)對於班級經營是否成功,提出十項指標:

(一)     開學前是否充分準備?

(二)     開學初的活動或工作是否有計畫、有要領且有不紊的完成?

(三)     教室環境是否整潔、寬敞、安全、安靜?

(四)     教室是否有秩序、有規律、安詳、和諧、快樂?

(五)     教學活動是否多樣化?是否流暢而緊湊的進行?教學進度是否適當?時間是否有效利用?學生作業管理是否適當?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六)     教師是否能建立班規和例行活動程序?是否能維持良好的行為及處理不當的行為?

(七)     教師的個人歹間能否有效的管理?是否經營好自己的生命?

(八)     能否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

(九)     教師是否具備適切的人格特質?

(十)     教師是否時常進修及們我成長(包括專業成長及個人成長)?

綜合張秀敏的研究,其評量規準包含:班級經營、班級氣氛、教學品質經營、教師人格特質及生涯規劃等。

林碧真(民88)在「高職導師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中,將領導效能指標分為六項,包括班級競賽成績、凝聚力、秩序、滿意、同儕關係、班級幹部自治活動等。

依據上述諸位專家學者分析之重要內容,並結合相關文獻研究之重要指標,筆者將本研究之班級經營效能定義包括下列五項:

(一)教學管理:

指導師依據教學目標及課程內容,有效運用教學方法與教學媒體,並安排適當的教學活動及時間,使教學的價值性、流暢性提昇,增進學生學習效果。主要活動包括教學活動安排、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時間與空間掌控等。

(二)班級常規:

指導師建立符合需求的規則規範學生,並進行有效輔導與處理問題,使學生表現符合標準,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主要活動包括班規訂定、教室常規維持、生活規範等。

(三)班級氣氛:

指導師營造教室情緒環境,使學生能在舒適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為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作用關係所營造的獨特氣氛。主要活動包括師生互動活動、學習氣氛營造、學生同儕關係、教室環境佈置、座位安排、教室環境清潔、作品展示、圖書規劃等。

(四)師生互動:

為導師與學生之間因各項活動所產生的交互作用關係。陳奎憙等(民85)指出師生關係是學校環境中最重要的一面,且其與班級氣氛、教師角色息息相關。師生關係主要活動包括教師積極傾聽、維持師生良性互動關係、肢體語言表達、教師角色扮演等。另導師運用各種方式與學生家長維持良性關係,使家長成為導師的有價資源,共同強化學生的學習成果。主要活動包括教師利用電話或書函通訊與家長聯絡、舉辦座談會、家庭訪視、晤談、校內輔導刊物宣導、藉由校慶活動與家長聯緊等。

(五)學生輔導:

學生輔導指能積極了解學生,知其生活情形及學習狀況,適時給予必要之輔導,並依學生之性向、興趣與能力進行學生個別之生涯規劃、學習與就業輔導,以協助學生自我成長發展。

 

 

肆、 班級經營效能因素相關研究

本節旨在探討班級經營效能素相關研究,並分析班級經營效能之各層面,以作為本研究設計和編製量表依據。

 

一、學校隸屬與班級經營效能的關係

林海清(民83)研究發現:公、私立學校教師,整體教學效能上沒有差異。林碧真(民88)研究結果發現:私立高職學校教師帶領的效能表現顯著高於公立學校教師。目前國內在公、私立學校教師的相關研究相當少,值得深入探討。

二、學校位置與班級經營效能的關係

相關實徵研究發現,教師的經營效能表現不受服務學校位置影響而有不同。如林海清(民83)針對高中教師的研究發現,城、鄉、偏遠地區教師的教學的效能並沒有顯著差異。劉威德(民83)針對國中教師的研究亦發現,不同服務學校所在地教師的教學自我效能並沒有顯著差異。

三、性別與班級經營效能的關係

性別之相關性研究較多,分析蒐集之相關實徵研究發現,女性教師之經營效能表現普遍高於男性,如陳師榕(民87)、黃誌坤(民88)之國小教師班級經營效能上,女性表現顯著高於男性。而在高職的表現情形為何,值得探討。

四、年齡與班級經營效能的關係

依據劉明秋(民80)指 Sikes等人進行質的研究時,歸納出教師之生命週期劃分可區分為五階段:(A)進入成人世界21-28歲;(B)變遷期28-33歲;(C)定位期33-40歲;(D)40-50歲;(E)50-55歲等。分析相關實徵研究發現:教師之班級經營效能表現普遍以年長者表現較年輕教師高,如林碧真(民88)、陳師榕(民87)即研究發現:年長教師表現顯著高於年輕教師。

五、學歷與班級經營效能的關係

陳師榕(民88)研究發現:師範、師專學歷教師之整體班級經營效能得分顯著高於一般大學教師。林海清(民83)研究發現:不同學歷教師之教學效能無顯著差異。楊士賢(民86)研究亦發現:不同學歷教師之班級經營效能無顯著差異。劉榮裕(民84)研究發現:不同學歷教師對學生學業成就並無顯著差異。

六、年資與班級經營效能的關係

分析相關實徵研究結果發現,教師表現普遍為資深教師效能表現優於資淺教師,或研究結果沒有差異(陳木金,民86;陳師榕,民87;黃誌坤,民88;楊士賢,民86)。

七、婚姻狀況與班級經營效能的關係

根據相關文獻結果顯示:已婚教師班級經營效能表現普遍高於未婚教師。如陳木金(民86)的研究發現:已婚教師的教學效能高於未婚教師。楊士賢(民86)的研究亦發現:已婚教師的班級經營效能高於未婚教師。

 

 

 

 

 

 

 

 

 

 

第五章   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之關係

 

教師在班級中所採取的策略,將帶給學生不同的影響,產生不同的效果(Spoke, 1988)。因此教師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具有相互影響的關係。

陳木金(民國86)以818個國小教師為調查研究對象,在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師教學效能的研上發現;不同班級經營策略在整體教師效能上,有顯著差異。教師在班級經營策略上得分愈高,其教師效能愈高;處理不良行為策略、安排教室環境策略、建立和諧溝通策略、善用獎懲增強策略,是預測教學效能之有利因素。此外,郭明德(民88)將教師自我效能納入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中研究,也同樣發現,班級經營策略得分愈高,其班級經營效能愈高,不同經營策略,教師在國語科學業成就、教室秩序、團結班級氣氛上,皆是「高班級經營策略組」得分最高,依次為「中班級經營策略組」、「低班級經營策略組」,且「高班級經營策略組」均顯著高於「低班級經營策略組」,而教師自我效能愈高,其班級經營策略愈優異,班級經營成效愈好。因此,提出:個人教學效能、建立與維持常規策略、創造正向人際關係策略、教室紀律管理效能、優異教學經營策略及滿足學生需求策略等,為預測班級經營成效的最有力六項因素。

也有學者將教師區分為優良教師與一般教師,或專家導師與新手導師,探討他們在班級經營策略及班級經營效能上的差異。其中吳福源(民88)以推薦程序,選定優良教師的班級學生及一般教師的班級學生為施測調查對象,研究國小教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氣氛之關係,其研究結果指出:開學第一週班級經營策略愈好,則其整體班級氣氛就愈好;其中認識策略、常規教導策略愈好,則班級氣氛就愈好。而人口變項及整學期班級經營策略,對整體班級氣氛有顯著的預測力;師生關係經營策略、整學期常規經營策略、整學期教學策略對班級經營氣氛,具有顯著的正向預測力。

周淑瓊(民88)則是採訪談與視察的方法,對國中專家、新手導師班級經營信念、認知、策略與其班級經營效果之比較研究發現,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在安排教室環境、建立班級規則、建立和諧溝通管道、管理學生行為有不同的差異,其各方的差異如表2-5-1說明如下。

 

表2-5-1  專家導師和新手導師在經營層面的差異

經營層面

專家導師

新手導師

安排教室環境

 

 

 

 

 

給予學生清楚具體的要求

 

時時給提醒學生保持整潔

學生共負擔教室環境整潔

讓學生選擇自己的座位

以圖書館為教室佈置內容

讓學生讚美他人與自我反省

公開表揚

班級學生提出共同討論

以學生身高視力情況安排座位

 

以座位安排作為秩序管理策略

建立班級規則一起提出清楚明確具體的班級規則

 

貫徹執行並提醒學生遵守班級規則

 

以新手導師自己的意見為主、未能具體明確列舉出來

 

能確實執行班級規則

因情況改變原本制定的原則

處理班級事務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當幹部

 

公開表揚表現優良學生

建立事務處理系統

以獎勵制度處理學生事務

建立明確獎勵制度

選拔各種良好行為表現學生

先讓學生讓認識教師的角色

先記住學生名字

選拔能力較佳學生擔任小老師和幹部,協助處理班級事務

 

處罰遲到學生

以體罰方式處理遲交作業學生

糾正學生零碎的錯誤行為

未明確表達對學生行為的期待

讓學生寫內心的想法了解學生

管理學生行為立即明確獎勵生良好行為

 

建立多元獎勵制度

以理性態度針對學生問題加以處理

讓學生思考行為動機與後果

讓學生願意為自己行為負責

少獎勵學生良好的表現

 

處罰學生的不良表現

未保持理性態度處理學生事件

建立和諧溝通管道師生間的雙向溝通問答技巧

 

讓學生充分表達意見

運用聯絡簿了解學生

真接說出教師的想法和意見

 

直接訓示學生

運用聯絡簿了解學生

(資料來源:周淑瓊,民88,頁90)

 

從表2-5-1可知得知,專家導師在教室環境的安排上,有其建設性的目的,以增進學生有效學習為主,而非只就教室常規管理方便做考量;在建立班級規則及管理學生行為上,則訂定明確可行的教室常規,且能貫徹執行;同時建立系統性的制度,處理班級事務,並著重支持與鼓勵;強調學生自我負責,以理性態度處理學生問題;師生間有良性的雙向溝通空間。顯示專家導師在班級經營策略優於新手導師。

吳明芳(民90)的研究,亦是探討教師班級經營與班級經營效能之關係,其結果也與前述學者而相同之處,低、中、高分組班級經營策略在班級經營效能,具有顯著差異,班級經營策略得分愈高,其班級經營效能也較好。即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具有顯著相關。再者,Emmer et al.(1980)觀察高效能教師與低效能教師所應用班級經營策略差異,結果也發現,各層面均有明顯的差異。茲將其研究結果陳列於表2-5-2

 

表2-5-2   高效能教師和低效能教師在經營層面的差異

經營層面

高效能教師

低效能教師

行為管理清楚說明規則,並時當提醒學生

 

隨時注意學生的行為

能立即制止不當行為發生

明確的行為判斷標準

無法使學生清楚規則程序

 

無法適時處理學生不良行為

學生對於行為標準無所適從

教學管理說明教學目標、系統呈現

 

教材、注意學生活動情形

教學活動進行順暢、時間掌握適當

學生較多成功學習經驗

教學程序不熟練、無法掌控學生活動情形

 

教學常因學生違規行為而中斷

忽略學生學習反應

滿足學生需求學生身心獲得較大滿足

 

教師公平的處理學生問題

教學活動考慮個別差異

愉快輕鬆的班級氣氛

讓學生有成功的經驗

學生身心未能獲得滿足

 

受到嚴密的監控、無法發展自治的行為

班級氣氛較差

學生缺乏成功的經驗

教室環境經營

 

 

有效因應環境的不良影響

 

協助轉入新生熟悉班規

妥善規劃桌椅利用空間

避免外在環境干擾學生

忽略對轉入新生熟悉班規的協助

 

面對環境的不良影響,無有效對策,反而選擇逃避

教師人格特質較好的傾聽技巧

 

善於情感表達

良好的情緒管理

沒有較好的傾聽技巧

 

較不善於情感表達

情緒管理較差

(資料來源:周淑瓊,民88,頁90)

 

從表2-5-2可得知,高效能教師在班級經營策略的運用上,讓學生明瞭行為準則,能有效掌握學生的不當行為;教學目標明確,有效促使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教師能顧及學生的個別差異,滿足學生心理需求,讓學生獲致成功的經驗;營造優良學習環境,將不利因素的干擾減至最低;教師具備成熟、穩定的人格特質。顯示高效能教師在班級經營策略各層面,均優於低效能教師。

教師班級經營效能也與學生本身對自己的看法,及學生在學術上的潛能有關聯,當學生個人有較高的學業成就時,其偏差行為也較少(Emmer et al. 1984)。此外,師生關係往往也是影響班級經營成效很重要的因素,Pigford(2001)指出,在實施教學前,先要建立良好師生關係,才能有好的班級經營技巧,也才有好的教學成效,他提出增進師生關係策略如:1、與學生一同吃午餐。2、主動跟學生打招呼。3、向學生挑戰你跟他的共通樂趣,如運動。4、對新進同學作個別輔導,協助他適應新環境。5、讓學生知道你隨時可以幫助他們。6、樂意指導學生向你請教的活動。7、花點時間參與你班上學生的活動。8、學生生日,送他一張生日卡片。9、表現熱情和友善,並享受與學生的關係。10、表達你對學生高的期待等。

同樣地,班級經營要有成效,老師須依個別差異採取不同之策略。Matus(2001)在美國對郊區與市區之中學教師的班級經營策略作研究,結果發現,班級經營要有成效,須依不同社區之學生家庭背景及學校教學環境,採用不同班級經營策略。一般郊區的學生因有父母的支持與激勵,及學校較能提供許多成功的機會,表現較有自動自發精神,宜對學生表達高度期望、尊重學生想法、給學生較多思考空間、主動學習之經營策略。市區的學生因家長社經地位較低,家庭支持資源少,多數表現較缺乏自動精神,老師如以責備方式對待學生,容易令他們沮喪,這些學生很需要老師認同,宜採用讚美、鼓勵、不責難、與學生建立良好關係,尊重學生看法之經營策略。由此可見,在班級經營歷程中,教師是個主導者,亦是決定班級效能良否的關鍵角色,而教師班級經營策略的好壞,是影響班級經營效能的關鍵因素。

從以上研究中可發現:不同班級經營策略在學生的學業成就、班級氣氛具有顯著差異,班級經營策略愈好,班級經營效能也愈好;建立與維持常規策略、創造正向人際關係策略、優異教學經營策略、滿足學生需求策略、安排教學環境策略、建立和諧溝通策略、善用獎懲增強策略等策略,為預測班級經營成效之最有力因素。總之,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有密切的關係,教師應熟悉運用各項班級經營策略,才能發揮班級經營效能,提昇教學品質,達成教育目標。

綜合上述,可以瞭解許多研究均相信有效的班級經營策略可能是影響班級經營效能的關鍵因素。可是,目前國內有關這方面的研究還是很少,可供參考的資料並不多,進一步探討這兩者間的關係,自然深具價值,所以本研究以此議題再作深入探討。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效能之關系。研究採文獻分析法與問卷調查法,針對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效能的相關理與文獻加以分析,並以台北縣、台中縣、高雄縣之高職學生為取樣範圍,施以問卷收集資料,將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並依分析結果加以討論。

本章依分析結果討論之結果,歸納本研究之主要研究發現,並依以作出結論,最後則對高職導師、學校、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壹、結論

本研究所獲得之結論如下:

一、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及班級經營效能之現況

(一)高職導師整體班級經營策略及各層面的得分,均高於中間數,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魅力關懷、領導管教、溝通協調等經營策略層面較佳。

(二)高職導師在班級經營效能及各層面的得分,均高於中間數,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學生輔導、師生互動等經營效能層面較佳。

二、不同背景變項高職導師在班級經營策略上有顯著差異

(一)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因導師的學歷不同有顯著的差異。

(二)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學歷為研究所(含40學分班)以上的導師在魅力關懷、領導管教、權變獎賞及整體班級經營策略的運用上均顯著高於一般大學(學院)之導師。

三、不同背景變項高職導師在班級經營效能上有顯著差異

(一)高職導師班級經營效能,因導師的年齡、學歷、任教年資不同而有顯著的差異。

(二)不同年齡階段的導師,在班級氣氛上有顯著差異。

(三)高職導師班級經營效能,學歷為研究所(含40學分班)以上的導師在師生互動、班級常規、班級氣氛及整體班級經營效能上均顯著高於一般大學(學院)之導師。學歷為師範、師專及師大之導師在班級常規效能上顯著高於一般大學(學院)之導師。

(四)高職導師班級經營效能,任教年資6-15年之導師在師生互動、班級常規及整體班級經營效能上,顯著高於任教年資為16-25年之導師。

四、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效能有顯著正相關

以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得知,高職導師在班級經營策略各分項與班級經營效能的師生互動、班級常規、學生輔導、教學管理、班級氣氛及整體班級經營效能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也得知整體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效能的師生互動、班級常規、學生輔導、教學管理、班級氣氛各層面及整體班級經營效能之間有顯著的正相關。

貳、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論針對教育實務工作者、教育行政機關及未來研究分別提出建議,以供有關人員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一、對高職導師之建議

(一)善用班級經營策略「魅力關懷」,以提昇班級經營效能

本研究發現高職導師在班級經營策略中魅力關懷對師生互動、班級常規、學生輔導、教學管理、班級氣氛及整體班級經營效能均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因此,導師應多運用魅力關懷策略,藉由令人振奮的言語,使學生在樂觀的情境中,產生強烈學習動機與向心力,提昇班級經營效能。

(二)善用班級經營策略「權變獎賞」,以提昇班級經營效能

本研究發現高職導師在班級經營策略中權變獎賞對班級常規、學生輔導、教學管理及整體班級經營效能均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因此,導師應以平等互惠的原則,善用權變獎賞策略,知覺學生需求並給予適時的獎賞,以鼓勵生達到規定之標準行為。

(三)善用班級經營策略「溝通協調」,以提昇班級經營效能

本研究發現高職導師在班級經營策略中溝通協調對學生輔導、教學管理、班級氣氛及整體班級經營效能均有顯著的預測作用,因此,導師應多運用溝通協調策略,以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環境及氣氛,提昇班級經營效能。

 

二、對學校行政主管之建議

(一)鼓勵高職導師對班級經營策略相互切磋、討論及相互觀摩學習,逐漸逼立學習型組織之班級經營策略。

學校應鼓勵導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討論班級經營策略之方法,藉由班級經營的經驗之傳承,使得新進導師能快速有效地掌把班級經營策略的技巧,逐漸逼立學習型組織之班級經營策略型態。而且本研究更發現服務年資在6至15年的導師,其班級經營策略得分也高於其他年資導師,因此,希望透過優良導師實務經驗的傳承,帶領導師們做好班級經營。

(二)辦理導師班級經營輔導知能研習,強化新進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以提升班級經營效能

學校校長及行政單位應多舉辦班級經營輔導研習、新進導師座談會、校內優良導師教學觀摩會,並鼓勵新進導師參與導師讀書會及校內外有關班級經營之研習活動,以充實班級經營策略,提昇班級經營效能。

 

三、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辦理導師專業評鑑制度,促進專業成長

本研究發現,導師班級經營策略及班級經營效能,因導師不同背景變項, 而有顯著差異。導師班級經營的良莠,足以影響學習品質及學習效果的優劣,班級經營成功與否,是導師專業能力高低的呈現,因此,導師班級經營,是導師專業評鑑重要指標之一,教育行政機關,應建立一套完善導師專業評鑑制度,藉由評鑑了導師問題所在,協助解決問題,促進導師專業成長,提升班級經營效能。

(二)建立導師考核辦法,落實績效考核

本研究發現,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及班級經營效能均屬中上程度。但並非代表每位導師,均有良好的班級經營策略及班級經營效能,目前高職導師是實施年終獎金績效考核,能符合四條一款(甲等)標準,實屬不易,但學校往往為校園和諧,為避免引起爭議,未能落實考核制度,建議依實考評並獎勵表現優良的導師,以提昇班級經營效能。

 

四、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根據本研究過程遭遇之問題與心得,提出下列幾點建議,供後續研究之參考。

(一)研究對象方面

由於研究者之時間與能力有限,本研究之範圍並未包括金門、馬祖之日間部高職導師以及夜間部、延教班和建教合作環之導師,未來從事相關研究者若時間允許,應可分別加以探討研究;另外,在研究樣本之數量方面,應可增加,以提高研究結果之外在效度。

(二)研究變項方面

根據文獻資料得知,影響班級經營效能的因素,除了本研究所涉及的班級經營策略外,尚可能有學校組織效能、組織文化、組織氣氛、人格特質、成就動機等方面,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討,列入未來研究班級經營效能的自變項,使研究更為周延,更具學術價值。

(三)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所使用工具主要有:高職導師班級經營策略量表和班級經營效能量表。其中高職導導師班級經營策略量表,係分為魅力關懷、領導管教、溝通協調、生活輔導、權變獎賞。根據文獻資料顯示,班級經營效能的評量指標很多,未來的研究可以增加評量內容,以其對於班級經營效能的評量更為客觀與真實。

(四)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係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受試者為學生,受試老作答時,可能受個人本身因素影響,使研究結果有某些程度的誤差。建議未來研究,可配合長期的質性研究(如民俗誌的研究方法)及選擇適當樣本採用實際教室觀察,以瞭解班級經營策略及學生的反應表現,所得結果將更為客觀。

 

 

 

參考書目

張以儒(民90)。綜合高中教師領導行為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碧真(民87)。高職導師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進南(民89)。班級輔導理論與實務。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張新仁(民91)。班級經營。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謝文全(民87)。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書局。

吳培源(民83)。台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玉蟬(民83)。從教師效能理論談班級經營。學生輔導,33,24-29。

吳武典(民79)。輔導原理。台北:心理。

柯永河(民86)。教師的情緒管理。學生輔導雙月刊,51期,頁40-51,教育部學生輔導雙月刊雜誌社。

教育部(民88)。技職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台北:教育部。

陳英豪(民70)。青少年行為與輔導。

黃淑娟(民89)。我對學校輔導工作的看法。諮商與輔導月刊。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傅木龍(民86)。讓我們攜手落實「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之精神。台北:教育部學生輔導雙月刊雜誌社。

劉焜輝(民68)。輔導原理與實施。台北:天馬。

歐陽教(民74)。德育原理。台北:文景。

歐陽教主持(民81)。高中高職學生管教問題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大教育系。

謝明昆(民83)。道德教學法。台北:心理。

李錫津主編(民82)。掌舵的人─高級職業學校導師手冊。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陳奎熹(民69)。教師領導方式、班級氣氛與學習成就。國教輔導,第19卷,第3期,頁7-9。

陳奎熹、王淑俐等人(民85)。師生關係與班級經營。台北:三民書局。

黃玉梅(民84)。職校教師之班級經營。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第26期,頁46-47。

楊士賢(民86)。國民小學級任教師班級經營信念與班級經營效能。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進雄(民84)。有效的班級經營─談教師領導方式、班級氣氛與學習成就。教育資料文摘,第36卷,第5期,頁134-138。

單文經(民83)。班級經營策略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熊智銳(民83)。開放型的班級經營。台北:五南。

葉興華(民84)。班級管理影響因素分析。台灣教育,第536期,頁42-45。

吳清山(民86)。新世紀班級經營的挑戰與因應。教師天地,第89期,頁11-16。

王文科(民87)。有效教學的班級經營模式與策略。第五屆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中心。

鍾啟泉(民86)。班級經營。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Brophy,  J. (1998) .Educating teachers about managing classrooms and stude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4 ( 1 ) ,1-18.

 

Doyle, W. (1986) .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 In M. C. 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 (pp.392-431).New York: Macmillan

 

Dunton, J. (1998) .The four B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 Techniques. 73 (1) , 32-33.

 

Edwards, C. H. (1993) .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New York: Macmillan.

 

Emmer, E. T (1981) .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Austin: Research anddevelopmentCenterfor Teacher Education ,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Austin.

 

Emmer, E. T(1987) . Classroom management. In M. J. Dunrin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r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pp.437-446).Oxford: Pergamon  Press

 

Emmer, E. T (1995).Teacher

消息公佈欄

時間類別單位標題發佈點閱
跳至網頁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