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製作』自95暫綱起列為部定必修,且開課學分為2~6學分,可見本門課 程之重要性與日俱增。『專題製作』其名稱上雖未列上實習二字,但卻視為實習課,科目屬性是專業科目也是實務科目。
其教學目標,『專題製作』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合,重視團隊合作,更需要老師與同學的密切教學互動,是整合各項訓練為一的一門課。專題製作課程採取開放式問題,由學習者主導學習活動,提高學習動機。透過小組(通常2-4人)合作模式,學生可藉由分工與討論等方式達成目標,不但能增進表達協調能力,也訓練學生負責任的態度。
藉由專題製作的訓練同學可以養成以下幾點能力:
一、擬定與執行計劃的能力
二、收集資料的能力
三、理論與實務結合的能力
四、溝通協調的能力
五、表達能力
而科目大要為:
一、資料蒐集
二、訂定題目
三、撰寫計劃書
四、製作成品
五、討論與改進
六、撰寫作品說明書
七、成品展示與發表
本科自94年課綱起,雖未列『專題製作』科目,但已將此融入「綜合加工實習」課程,並以科展製作方式與過程要求學生,學生參與力強烈,尤有跨越多組製作者,且多數能於科展覽前完成,實為欣慰。第一次的『專題製作』發表,成品目不暇給、令人昨舌,無論是參與專題製作者與有榮焉,參展師生也給予莫大掌聲。此舉對學生在未來升學與就業,有著實質的幫助,使其發揮領導統馭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尋求多方位的組合,使創造發明思維漸植於心。
本科『專題製作』主要在「綜合加工實習」的延伸,故希望學生能達到運用本科機械設備,完成各項零組件加工、組合、裝配及包裝等,配合電腦輔助繪圖、數值控制機械實習及一二年級機械基礎實習的靈活運用,可以製作許多零組件,或成機件,或成機構,或成儀器,總有其可圈可點之處,優秀之作品也都能如數收藏,使學弟妹觀賞學習。另外,教師也會拋出一些另類思維,讓學生發揮創意集體創作,有時能改善諸多未曾著墨之點,此類作品完成之時,學生通常會向指導老師回饋,比起單調的板書與教條化的學習更為有趣,更具挑戰性。或許,這也是北港農工機械科學生的另類可愛之處。
目前,本科教師專題製作配合教師專長配課,除原有既定進度外,還會依照現行科大或各機關學校辦理之專題製作競賽編入課程,輔導同學參賽,目的在鼓勵同學多參與校外競賽,以培養團隊精神及競爭力,科學展覽異同,有的需要同學於低年級參與,並且要花許多時間與精神。
本科經常性輔導學生參加的競賽如下:
1.<全國中學生小論文競賽>
2.<中華民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3.<創意專題製作競賽>